
來了來了,今天前街來給大家分享一個沖泡方法的思路——高濃低萃,這種沖泡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咖啡的苦味,使咖啡達到一個不錯的風味表現。什么是高濃低萃?這里前街就簡單地介紹一下,一切還是得從這個“金杯萃取”說起,金杯是一群專家通過研究得出咖啡的萃取率在18-22%,濃度在1.15-1.35%這個區(qū)間內的咖啡是最好喝的,這個數據是以美國人的口味為樣本得出來的,其他地方的群眾不一定這樣認為,例如挪威人則認為濃度在1.3-1.55%的咖啡比較符合胃口。但是大家對于這個咖啡萃取率18-22%還是比較認可的。高濃低萃這個說法是根據這個金杯萃取區(qū)間所表示的一種萃取目的,意思是在這個區(qū)間內的較低的萃取率和較高的濃度,例如沖出來的咖啡濃度在1.35%,萃取率在18%,就屬于高濃低萃。有時候萃取出來的咖啡不在這個區(qū)間,但接近這個區(qū)間也算上高濃低萃,例如濃度是1.4%,萃取率17.4%的咖啡。

前街再來給大家復習一下濃度與萃取率是如何影響咖啡的風味。先說濃度,這個比較好理解,比如我們早上喝鹽水的時候,太淡你會覺得沒什么味道,太濃就會咸得發(fā)苦。咖啡道理也一樣,我們是不希望喝到一杯水一樣的咖啡,但是太濃風味會很集中、刺激、苦。而在合理的區(qū)間內,例如濃度1.35%的咖啡會比濃度1.05%的咖啡感受的味道更飽滿豐富。萃取率就會直接影響咖啡酸甜苦味,如果萃取率小于18%的時候,很容易會出現尖酸、空洞感等;萃取率大于22%的時候,大概率會出現焦苦味、雜味。而在合理的區(qū)間18-22%內,較低的萃取率會偏酸,較高的萃取率會偏甜苦。所以,高濃低萃的沖泡方法就很容易就沖出一杯苦味少,風味口感都不錯的咖啡。

如何做到「高濃低萃」?高濃低萃并不是一套固定的沖煮參數或者手法,它是一個思路,一個結果。做到高濃低萃方法有很多,例如通過減少注水量或者增加咖啡粉量來調整粉水比,例如原本是1:15的比例,現在改成1:13,這樣咖啡液的趨向就是濃度變高,萃取率降低。例如日本著名的松屋式,就是使用粉液比1:5左右的比例,萃取出高濃度低萃取的咖啡液,在飲用時會根據客人的喜好稀釋到合適的濃度。

還有的方法就是重新設計一套沖煮方案。其實前街平時給大家分享的沖煮參數,也是一種高濃度萃的做法。前街通常的沖泡方法是這樣的:粉量:15g粉水比例:1/15研磨度:20號篩網通過率80%水溫:91攝氏度注水:三段式淺烘咖啡在這個參數下萃取率在17.8-19.5%,濃度在1.28-1.42%之間。咖啡所表現的風味比較飽滿豐富,酸質明亮。

這個參數沖泡的咖啡比較保險,比較難出現苦澀的味道。如果你覺得太濃了,調整也很簡單,只需把粉水比調整至1:16就可以了。高濃低萃也是有負面影響的高濃低萃也并不是完美的,它雖然不容易沖出苦味,風味與酸質都比較好。但高濃低萃的做法也會使咖啡的余韻短。所以像一些咖啡豆有不錯的余韻表現,就不要用這樣的方法去沖泡了。這種沖法適合什么咖啡豆?「高濃低萃」的思路可以應用到中深烘焙的咖啡豆、厭氧處理的咖啡豆上。因為這些咖啡豆的質地都比較疏松,咖啡物質釋出得比較快?!父邼獾洼汀沟淖龇ň湍芎芎玫乇苊饪Х瘸霈F令人不適的苦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