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Kickstarter 眾籌平臺公開了一個名為「Brewing Guide」的專案——咖啡行業(yè)內首套適用于多種咖啡器具的沖煮指南,以手持卡牌的形式記錄了48種參數,供人們在家也能享受一杯與眾不同的咖啡。這些獨家配方的所有者遍布世界各地,囊括了世界冠軍、咖啡博主、行業(yè)人員與愛好者等不同群體,而彼時的他們則共同使用了一個名字——「I’M NOT A BARISTA」。以專業(yè)余熱重燃「I’M NOT A BARISTA」創(chuàng)始人Micky Wang現居莫斯科曾任Bubble Lab 創(chuàng)客實驗室市場部總監(jiān)參與過多家NPO(非營利組織)的志愿者工作這套「Brewing Guide」卡牌是「I’M NOT A BARISTA」創(chuàng)立以來第二個具有階段性意義的項目。在此之前,他們大多活躍在線上。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3月,Micky 與一眾圈內好友于 Instagram 上發(fā)起了名為#brewathome 的話題標簽?!拔覀兿MХ葞焸儾粫陋毜卦诩蚁r間,他們可以通過這個話題頁來分享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另一方面,許多人因為居家隔離而沒辦法喝到咖啡,被迫地又’自發(fā)’地在家練習如何制作咖啡。”Micky 說道,“但咖啡是一件麻煩事。除非你想喝速溶咖啡或者不在意風味,否則你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大多數咖啡新手在采購沖煮器具后都是通過網絡教程學習如何操作,但當將各式各樣的信息一并堆到這些初學者面前,不加篩選、不經考驗。“人們會感到非常困惑,而且無法評判對錯,”究竟是方法錯誤,還是操作不當導致咖啡液難以下咽,沒有專業(yè)人士為其答疑解惑?!八晕覀兟撓盗艘恍┖韧獾牟┲?,例如意大利的 Valentina Palange、瑞典的 Sebastian Franzén,還有 Aeropress 的 Lisa Ligon,來自香港的 Alvin Cheng。他們都是 Instagram 上非?;钴S的賬戶博主,同時也是維系咖啡社區(qū)的重要紐帶?!本瓦@樣,他們每周都透過網絡溝通交流,各自分享著在家沖煮咖啡的圖文,并帶上話題標簽遞進式傳播。當原來僅有2000篇帖子的#brewathome 被打造成如今突破十萬條內容的熱門話題時,I’M NOT A BARISTA 開始廣為人知,「Brewing Guide」的計劃被提上日程?;緲藴剩罕3侄嘣?svg viewbox="0 0 1 1" >在那時的 Micky 看來,“收集特殊的咖啡沖煮配方再分享到社交平臺”這件事已不再新奇,甚至失去了由#brewathome 延續(xù)而來的獨特性意義。于是,他又一次召集了「I’M NOT A BARISTA」的成員們,利用咖啡社區(qū)的人際脈絡收獲了兩百余份咖啡沖煮配方的免費供稿。非英語母語的海外實習生將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27種語種翻譯成英語,另有數10位實習生在家根據投稿而來的參數和步驟一一實驗,挑選出足夠優(yōu)質的配方。到了編輯與設計階段,「I’M NOT A BARISTA」召集了眾多志愿者,以沖煮方法、使用器具、咖啡豆重量、研磨度、水量水溫、水粉比、沖煮時間為標準,對每一份配方進行了規(guī)范化整理,并在參數下方列出沖泡時的每一個步驟,以供稿人的一句感想、個人簡介和親筆簽名結束卡片的閱讀。若你跟隨著這些信息,從上至下順利地完成一杯咖啡,落款前的發(fā)言就好似供稿人與你隔空舉杯,誠摯地邀人同飲。除了上述內容,「Brewing Guide」還擁有一套專屬歌單,與連鎖咖啡館里的背景音樂完全不同,這份歌單既承載著配方供稿人或沖煮、或享用咖啡時的心境,也表現著他所來自的文化。「Brewing Guide」在眾籌平臺上發(fā)起僅48小時便達成認繳目標,全套共有57張卡片,除48張配方卡外,另有6張科普類特殊卡牌,分別介紹手沖、摩卡壺、法壓壺和順序、逆序使用愛樂壓的操作流程與研磨度影響萃取咖啡液的基礎知識,以及1張雙面的空白配方卡、1張項目介紹卡和1張印有配套歌單二維碼、優(yōu)惠碼的方卡。無門檻,零隔閡“沖煮器具的原理很簡單,咖啡也理應很簡單?!笨ㄆ蠘嗣鞯臎_煮器具各式各樣,如果你沒有 V60 和 Origami,也可以入手一個物美價廉的聰明杯(Clever Drip)或是小眾器具 Lily Drip;當然,如果你已經擁有了不少專業(yè)器具,額外追加一點錢就能用一個新配件創(chuàng)造出不同口感的咖啡,激發(fā)更多的沖泡靈感也未嘗不可。Micky 表示,他常用2020年愛爾蘭咖啡師大賽冠軍 Sarah J Hannaway 提供的手沖配方進行實驗,16克咖啡粉、45秒的燜蒸時間和250毫升的水量,與格式化沖煮略有不同的方法就能做出完全不一樣的風味?!叭绻麤]有這樣一個實體性的紙牌卡片,很多人都會根據慣用的方法來沖咖啡,也許每次會不一樣,但無法在品嘗到驚喜時整理出系統(tǒng)性的信息以實現如法炮制的可能。我也一樣,但如果跟著這個卡牌走,那我就會產生一種特別的儀式感,也可以結識咖啡世界里的新朋友。”(完整文章刊載于《咖啡茶與冰淇淋》雜志第83期)開始沖煮吧!Micky特別精選了卡牌中的四種沖煮參數公開推薦給大咖編輯室的粉絲,四位女性分享者也分別寫下了她們想對中國咖啡愛好者說的話。#關于研磨度研磨過細容易過萃,過粗又可能萃取不足。為了確保研磨粗細的準確性,指南中特地以1-10與咖啡粉粒徑(單位:微米)相對應,對不同沖煮方式的適用區(qū)間提出建議。其中,細研磨、中等研磨、粗研磨分別以面粉、食鹽與硅砂(類似粗砂糖)作為參照物,大致為摩卡壺、手沖與法壓壺的合適范圍。在應用配方參數時,研磨度可參照此卡。
(c)2008-2016 亞宏健康產業(yè)(廣州)有限公司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所有展示信息內容均為第三方注冊發(fā)布,對使用者在本網站獲取的任何資料信息所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本網站特此聲明對注冊用戶發(fā)布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溫馨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