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茶飲品通過不斷的創(chuàng)新,以此連接消費者來達成購買的轉化,是產品力的主要組成。最近很火的網(wǎng)紅品牌“參半”給了我兩點啟發(fā)。
“參半”是深圳小闊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辦的美容級個護專研品牌,首輪產品線主打牙膏品類。2019年其旗下燕窩牙膏累計銷售超過100萬瓶;而另一主打產品“小太陽”牙膏第一次進入李佳琦直播間,超過20000只的庫存在3秒內被搶空。



“小需求”隱藏在細節(jié)中,可以是功能上的,可以是場景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空間很大。
“參半”切中的“小需求”有兩個:
一是功能。訴求“滋養(yǎng)口腔”,羅列主打美白、防蛀、清新口氣等功效,主張“像護膚一樣護理口腔”。
二是情感?!皡搿毖栏嘣谕茝V時會說讓消費者刷出甜甜的,如初戀般的感覺。這是一個情感表達,而不是生硬的產品表達。

投射到茶飲,我們來看看。
CoCo去年11月份開賣的膠原蛋白奶茶為什么賣得好?這是擊中了女性消費者愛美的心理痛點。椿風茶飲為什么近期很火?因為這是疫情之后,大眾健康意識的抬升。

三頓半為什么一年多融資4次,兩年營收達億?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精品速溶”品類,3秒即溶,無損風味,在任何場景下都可以隨時沖杯精品咖啡,它所爭奪的,正是星巴克之外更細碎的場景。無論是辦公室、居家,還是在飛機、地鐵上,都可以隨時隨地享用。

去年,喜茶7年后再賣奶茶,還有小白兔+茶飲的跨界聯(lián)名,以及國潮風的興起,為什么“懷舊”總有市場?其根基在于社會大環(huán)境下的各種不確定性,例如中美貿易戰(zhàn)、實體經濟的困境、經濟下行、就業(yè)更難等等。今年疫情的爆發(fā),更加固化了這種“不確定性”。

大多數(shù)情況下,對于需求存在的裂縫,消費者概念模糊,很難精確描述,品牌和門店要做的是具象化,并物化為產品,再去塑造概念和潮流,就能創(chuàng)造需求,而被用戶主動選擇。
茶飲在大陸市場20年的發(fā)展,從1.0時代到4.0時代,每隔3—5年,都在演繹這樣一條定律:隨著消費者的迭代,市場有需求新空間,拿捏好痛點,就有現(xiàn)象級的品牌產生。

“顏價品”一詞,由“顏價比”衍生而來,原本常用于手機行業(yè),后來吳曉波在2019年年終大秀上高亮,即顏價比 =90%顏值 + 10%微創(chuàng)新。90%的顏值是吸引消費者的基礎,10%的微創(chuàng)新則是需求的關鍵轉化點。

吳曉波指出,在消費過程中,當代年輕人會非常理性,產品既要實用,更要美觀,還能對生活產生積極意義。這樣的產品契合視覺、體驗和理想生活,映射出年輕人正在為自己的價值觀買單。
1關于顏值
“參半”品牌市場總監(jiān)Cat曾如此比喻:“就像兩個人談戀愛,顏值決定能不能看對眼,內涵決定能走多遠,內涵就是產品本身?!?br />茶飲也是如此。從傳統(tǒng)奶茶到新中式茶飲,顏值占有一席之地,無論是從產品、空間、海報設計等,都離不開色調給產品帶來的附加價值。

回看最初的珍珠奶茶,黑色的珍珠,白色的椰果,這是奶茶最初的模樣。之后新中式茶飲的興起,原料隨著飲品的升級也越來越多,例如,用于調色或是增加風味的果汁果醬,五顏六色的芋圓,粉紅色的珍珠與西米露,蝶豆花,黑糖粉等等。
在應用上,通過各種原料的特性,做出分層、掛壁、紅色系列、黑糖豹紋、五顏六色分層等外觀效果。

還有目前比較流行的奶油頂,如喜茶去年圣誕期間推出的圣誕m豆波波與空氣巧克力波波,奈雪差不多同期推出的老佛爺寶藏茶,還有在豆乳奶茶正火時,樂樂茶推出的豆豆拿鐵。
相比奶蓋、分層、掛壁等產品,奶油雪頂多樣化的造型更突出,更直接,從視覺上滿足了消費者的感官需求。

空間上,從最初的基本沒有設計成分,到后來的以黑、白、灰、金為主色的“性冷淡風”,到現(xiàn)在流行的千禧粉以及二次元。
包材上也是拉新不斷,從最初300cc左右的圓柱形封口杯,到后來的霸王杯、方形杯、u型杯、土豪金、臺詞瓶、占卜杯等等,層出不窮。

顏值的革新,輸出的是審美、趣味和調性,直接關聯(lián)的動作是成圖率。這也就意味著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消費者愿意為你的品牌和飲品做主動傳播。
2關于“微創(chuàng)新”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詞??纯础皡搿钡谋憩F(xiàn)。
第一個是差異化:他們的經典款燕窩系列牙膏,舍棄了人人都在用的軟管,采用了類防曬品類的瓶型作為牙膏包裝。
第二個是獨出心裁:他們的洗護包裝大膽采用了啤酒瓶這樣富有金屬感的瓶型,在瓶子的開啟和使用時能感受到儀式感。
第三個是改良和優(yōu)化。在產品配方上,“參半”在傳統(tǒng)同品類產品的效果上,增加了滋養(yǎng)成分以達到更優(yōu)的使用體驗。

所以,“參半”的微創(chuàng)新產品總監(jiān)楊萌萌說:“‘微創(chuàng)新’本質上是產品差異化,很多品牌都在打,但是真正的差異化往往來自熟悉中的驚喜?!?br />茶飲的“微創(chuàng)新”也在實踐這個邏輯。

燒仙草,料更多,原材料更加豐富,從復配上,有了更多選擇。

楊枝甘露,本來是港式甜品中的當家花旦,但從碗裝到杯裝,場景上有了改變。此外,加了西柚和西米露,還有其他口感物的搭配,從口感、風味和體驗感上有了更多的優(yōu)化。

豆乳茶,與以前的呈現(xiàn)相比較,茶基底和小料多元化,茶基底有烏龍和紅茶等更多選擇;小料,除了珍珠,還有芋圓,以及奶茶凍。口感和層次更豐富。

聯(lián)想到去年,黑糖珍珠鮮奶演化后的爆紅。飲品領域中的“常做常新”是個永不枯竭的法寶。
通過已有原料的二次挖掘和內涵賦值,此外在制作方式、概念上對產品的外延進行重構和變化,永遠都有市場。
當然,再多共情的花式還得以強大的產品力為基礎,于此之下,顧客不會由于產品本身低于預期而感到“上當受騙”,從而對渠道和品牌有提防心理,質疑自己的消費習慣是否過于主觀,不理性。
這樣以內容種草產生的消費動機便不會輕易斷層,消費熱度也就會長期不減。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yè)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促進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