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從社交媒體上捕捉茶飲店的產品信息時,什么是爆款、又有什么新品、價格是多少,有什么折扣,對于奶茶控來說一切了如指掌。
那個常展示于電子顯示屏上,或擱置在收銀臺前的菜單,看起來似乎已經漸漸失去了點單指南的作用。
設計精美的菜單真的已經變?yōu)榱藬[設嗎?其實不然……


回到奶茶1.0時代,飲品店中的菜單通常由三個元素組成:系列名、產品名、價格。那時,我們其實更習慣將之稱為價目表。
而后,因為消費需求再加上為提升營業(yè)額,不少飲品店推出了各種杯量的產品。而有的品牌為了滿足不同消費需求,更是將杯量分為小杯、中杯、大杯、特大杯。
杯量的區(qū)分只是菜單新增的一個項目。由于不少顧客會詢問什么是招牌產品、有什么值得推薦、這款產品能不能做熱飲等問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少品牌開始在菜單中增加了店長推薦,冷、熱飲等選項。

此時,店員再遇到這些問題時,只需指著菜單簡單的告知顧客,就能將問題輕松的回答。
當奶茶經過了多年門店做什么、顧客喝什么的歷史后,DIY自制的概念逐漸移植進行業(yè)中來。
最先被列入DIY選項中的是小料,如椰果、珍珠、紅豆等等,當然也有加風味糖漿的選項。大約在2006年左右,溫度、糖度的調節(jié)在少數奶茶品牌中出現(xiàn),隨之被普及,而這兩個增項也被一些品牌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糖度從非常甜到無糖,溫度也從燙到多冰,分為好幾個等級,并標識于菜單之上。

在點單時,一些品牌會不厭其煩的介詢問顧客糖度、溫度是否需要調節(jié)。就是這樣如“念經”般的介紹,成為不少品牌服務好的標志。
以上是目前大部分飲品店菜單中大多都會涉及的內容,但還有一些小細節(jié)你可能并未留意。


這是1點點的菜單,在備注說明一欄中,處處透露著“小心機”。大致上可以分為銷售目的型、規(guī)避風險型。
先說銷售目的型,不少奶茶店的珍珠、紅豆、椰果一般加料需要額外收費。而該菜單中則免費,共包含5種。
有人分析,5種小料是奶茶店使用頻率較高也最普遍的小料,別人收費、他家不收費,從心理上容易贏得消費者的好感。同時,像珍珠、波霸這類產品,需要快速消耗,才能保持最佳口感,鼓勵別人免費加料,實則在保證產品的新鮮。

當然,最有“心機”的在于這家奶茶店的價格,涉及到免費加料的奶茶,價格都是中杯10元、大杯13元。即使是什么都不加的奶茶,也是這個價,相比同類型奶茶店高出1-3元左。這種設計,就等于一開始就假設顧客要買最多料的奶茶,免費加料的服務我提供給你,但需不需要就是你自己做決定。最大的“心機”就在于將服務變?yōu)楫a品賣了出去。

第二種“心機”我們可以稱之為規(guī)避風險型,過去在糖度調整中有一種糖度叫無糖,但一場風波后(你懂的),讓人們對于這種說法有了新的認識,因為即使奶茶里沒加糖,但珍珠或其他小料也自帶糖分。所以,1點點將無糖的說法換成了“不另外加糖”。
這種規(guī)避風險其實不僅出現(xiàn)在1點點,其他品牌也有嘗試。比如Coco都可曾推出含酒精飲品時,特意在菜單中提醒飲品含酒精,孕婦、小孩兒勿飲。


如今飲品店菜單的材質從紙質到木質再到不銹鋼,各有各的精彩。在比拼版面、材質、產品名時,有時我們容易忽略菜單真正需要表達的內容。
從奶茶1.0時代開始到現(xiàn)在,菜單的內容越來越復雜,這些增加的內容多屬于服務項目的說明,比如溫度、糖度調節(jié),茶底的更換,杯量的說明。再加上諸如無糖換為不另外加糖的說法,對容易過敏原料的說明,這些規(guī)避風險型的話語都可看做是門店經營思想的體現(xiàn)。

換言之,菜單并不是產品名、價格、品牌名、圖片的簡單堆積。而是體現(xiàn)出門店想讓顧客體驗的服務,同時規(guī)避一些容易產生風險的因素,用文字和語言進行提醒。
當用差異化的經營思維去制作菜單,這時菜單才有了門店或品牌自己的特色,而同時也表明門店有了自己的個性,真正的與隔壁有了區(qū)別,而不只是門頭、裝修、產品名不一樣的兩家店。
奶茶店的品牌化從一本菜單開始,這句話應該不為過。


—————END—————
中國飲品快報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yè)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促進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