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咖啡在歐美國家已盛行至少500年。這一發(fā)源于非洲的飲品,在17世紀引入歐洲。相傳,當時的一些天主教人士將其看作是“魔鬼飲料”,希望教皇封禁,但教皇克萊門八世在品嘗后卻予以認可。隨后,咖啡迅速在歐洲普及,并延續(xù)至今。目前,美國是咖啡消費的最大市場,2015年的數據顯示,當年消費量高達3萬億人民幣。
咖啡進入中國的時間,通常被認為是20世紀初。在此之前,“統(tǒng)治”我國飲品界的就是與咖啡并列世界三大飲品之一的茶。隨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滲透,近些年,年輕一代越來越青睞咖啡這一舶來品。大城市中甚至漸漸形成了一種“咖啡文化”,無論商務會談、好友小聚,或只是消磨時光,環(huán)境優(yōu)雅的咖啡館都會成為上佳選擇之一。曾有媒體做過一項調查,在去咖啡館的目的上,“與朋友見面”以超過65%的絕對優(yōu)勢排在第一,其次是工作和商務洽談??梢哉f,咖啡正在改變著年輕一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們對咖啡熱情的增長,僅從咖啡門店數量的增加就可見一斑。以星巴克為例,從2011年到2015年,星巴克在華門店數增加了約2.65倍;自2014年起,已進入每天新開一家店的狀態(tài)。在參加第26屆世界咖啡科學大會期間,云南省咖啡協(xié)會會長熊相人談到上述變化的原因。他認為,除西方文化的影響外,中國龐大的人口以及不斷壯大的經濟體量,必然推高咖啡消費市場。中糧國際咖啡部主任約瑟夫·雷納曾仔細分析過中國與日本咖啡需求量的增長變化,他發(fā)現,1963年至1973年日本增長曲線,與2003年至2013年的中國很像。盡管現在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規(guī)模僅為700億人民幣左右,是美國的“零頭”,不到日本的一半,但增長潛力不容小覷。“我敢斷言,10年之內,中國必將成為僅次于美國、巴西的世
對任何一種入口的食品,人們都喜歡去探討它的健康功效,咖啡也不例外。早在19世紀,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的醫(yī)生朋友就曾表示,巴爾扎克的去世與其每天大量喝濃咖啡的習慣有關。他認為,就是這些咖啡毀掉了巴爾扎克健康的心臟。但近現代以來,更多的研究結果顯示,適量喝咖啡不僅不會傷害心臟,反倒對心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事實上,與咖啡健康功效相關的研究不止于此,腫瘤、糖尿病、骨質疏松、老年癡呆癥等都涉及其中,且利弊說法均有。
保護血管,還是傷害心臟?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運動營養(yǎng)研究室主任常翠青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從國內外諸多研究結果來看,適量飲用咖啡可降低冠心病、腦卒中風險,這一結果對歐、美、亞洲人群都適用。但同時有研究發(fā)現,高血壓人群攝入咖啡后,會導致血壓急性升高。這種差異可能與咖啡因攝入量及個人基礎疾病有關。有沒有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的作用?近日,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和布萊根婦女醫(yī)院聯合發(fā)布了一項歷時12年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長期飲用咖啡可減少2型糖尿病風險。每天喝6杯以上咖啡的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減少了一半,女性則減少了30%。同時,咖啡因可預防糖尿病引起的記憶喪失和認知能力下降。但哈佛大學的研究發(fā)現,短期大量飲用咖啡可能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血糖升高。
常翠青說,目前的研究證據是,規(guī)律性地每天飲用適量咖啡(2~3杯),對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有益。能否對一些癌癥起到預防作用?咖啡對腫瘤的影響,目前研究證據有限。確切的研究證實,每天適量喝咖啡的人,患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食管癌及肝癌的風險可能會有所降低,但咖啡對乳腺癌、直腸癌、膀胱癌的影響,則不能顯示出明確的相關性。會不會導致骨質疏松?常翠青說,咖啡與骨質疏松的關系更多體現在攝入量上,同時存在性別差異。如果每天飲用咖啡超過3~5杯,女性的骨折風險確實會加大;但對男性來說,適量飲用咖啡可能降低骨折風險。不過,在增加骨折風險的原因上,國際上也曾有過不同解釋。1994年,來自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咖啡因導致鈣質流失的前提是,本身鈣攝入量就低于正常水平,才會間接導致骨質流失。美國普度大學農業(yè)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yè)博士云無心用“沒準兒有效”一詞,綜合評價咖啡可能起到的保健作用。因為咖啡是成分復雜的天然提取物,不同成分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試驗得到不同的結果,也就不讓人驚訝了。比如,咖啡中既包含有助心血管健康的抗氧化劑,也有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雙萜烯類化合物。因此,對咖啡的作用,應根據個人情況綜合評價,但總體原則是不能過量飲用。